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自然资源

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落实《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工作

发布时间:2021-03-30 10:21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50 字体:【

  一、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规范“三支一扶”人员管理。“三支一扶”共招募17人,按照统一派遣的方式,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股将省人社部门派遣的“三支一扶”人员按不同服务项目派遣到相应乡镇街道办事处服务,并对“三支一扶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根据每年县编办批复的教师编制,以及教体局设置的岗位要求,县人社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股及时组织招聘教师人才,补充教师队伍。同时严把教师入口质量关,进一步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符合行业特点的招聘办法。二是加大政策向基层倾斜力度。在职称评审环节中,把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将有1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作为必要条件。在推荐环节中,对有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的优秀人员优先推荐。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2020年,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70人,其中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3158人。

  二、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一)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我局完成各类职业培训17504人,就业重点群体培训13866人,开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5134人次。

  (二)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根据上级部门工作安排,为更好服务疫情防控一线专家人才。我局会同卫健委将疫情防控一线中级未聘任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对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中级资格未聘任的6名专技人员,不再受原有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办理中级职称聘任手续。为新取得高级任职资格的 21名同志开辟快捷通道,办理了聘任手续,兑现了相关待遇。

  (三)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2020年,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已参保62.55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13.57万人。确保60周岁以上人口应发尽发。自2011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以来,共调标5次,基础养老金从每月60元调整到每月110元。2020年12月份为13.57万人调标。

  三、促进农民工收入持续增长

  (一)优化就业服务。我局为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与浙江义乌市、定海区,深圳龙华区等政府达成劳务合作意向。并数次组织开展网络直播带岗等各种线上招聘活动。提供岗位1590个,先后帮助486人达成就业意向。线下在彭店乡、小茴店镇、路口乡、夏庄镇、张陶乡、项店镇开展六场“春风行动”招聘会。此次招聘会200余家用工单位积极参与,涉及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生产制造、建筑装修、酒店餐饮、教育培训、生活服务等20余类,提供企业管理、行政人事、财务会计、业务销售、零售促销、普工技工、汽车司机、服务人员、网络客服等50多个工种5590个岗位。累计为3810人提供政策和就业咨询,其中贫困劳动力131人;现场达成求职意向161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82人。为充分拓展延伸“春风行动”成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邀请我县示范企业及成功创业人士召开就业创业专题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了解企业在用工方面的真实需求,解答关于就业创业服务、担保贷款和企业职工培训等方面的政策。

  (二)提高就业技能。息县人社局联合各定点培训机构深入各乡镇(办事处)开展“送技能下乡、入村”活动;截止2021年3月26日,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412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525人次)。根据我县服装产业发展大方向,依托各乡镇(办事处)产业扶贫基地,与我县阿尔本、天创等服装企业合作,开展缝纫相关技能培训,让劳动力不用出远门,就近就地就业。

  (三)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我局大力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利用县内组织的大型招聘会和法律、法规宣传日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为5000余名农民工普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内容帮助其依法维权。实现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各项长效制度。目前我县在建项目已完成系统上线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26户,实现完成农民工工资代发累计1.9845亿元。下一步我单位将继续强力推进监督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系统应用及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开设情况,将在今年6月底前在建项目工程实现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