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始终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保障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防震减灾体制。
加强组织领导,防震减灾保障到位。调整以分管副县长为指挥长,充实了35个成员单位的县防震抗震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县应急管理局,并同步成立了综合指挥组、应急救援组、灾民安置组、医疗防疫组、工程抢险组、后勤保障组、灾情监测组、治安维护组8个专项处置工作组,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体系,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进一步筑实筑牢。
完善预案体系,应对处置措施到位。牢固树立“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的理念,加强地震应急保障和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并结合实际,我县重新完善修改了《息县地震应急预案》,建立了“统一领导、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分类处理、规范应对、高效运作”的地震应急工作机制,做到了机构健全、职责明晰、简明易懂、一目了然,确保一旦发生地震应急事件能够第一时间应对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聚焦实战考验,地震应急准备到位。一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的原则和加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求,依托共青团、妇联等社团组织,积极推进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动员机制建设,目前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共有组成人员2256名,人员构成上主要以县消防大队、县人武部、应急救援中心为主,负责开展人员搜救、道路抢修、通信保障、伤员治疗、志愿服务等工作。二是加强应急演练。模拟不同的响应等级和可能发生的地震情景,发挥全市安全日活动优势,近年来在校园、医院、加油站等重点场所开展了500余次地震应急演练,检验了我县各类救援力量实际应对和处置地震事件的能力,检验了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整体联动水平,并通过多次演练,促进了我县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和各成员单位的决策指挥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现场救援能力不断提高,重点人群的逃生自救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同时,督促指导各乡镇每年至少对重点场所组织开展一次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尤其是落实中小学“每周一跑”制度,确保广大群众和学生生命安全。三是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结合城镇广场、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规划县级应急避难场所22处,乡级39处、县级278处,应急疏散通道和救生避险设施配备齐全。
加强宣传引导,全民防震意识到位。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段,通过发放《防震减灾知识活页》《防震减灾知识读本》等宣传资料,结合法律“七进”活动,以进村(社区)、进学校、进广场等方式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共发放各类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科普宣传手册、宣传画册5余万份册。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栏、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介,大力宣传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和转移避让常识,提高广大群众防震减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