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息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发布时间:2025-08-01 10:25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50 字体:【

息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息县统计局

息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8月1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相关部门和普查机构认真落实《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豫政〔2023〕8号)、《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信政〔2023〕8号)、《息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息政〔2023〕10号)要求,各负其责、通力协作,扎实有序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经过全县五百余名普查人员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普查数据采集、审核和汇总评估工作。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反映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普查结果显示,我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数量大幅增加,企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初显活力,五年来我县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普查主要目的和主要工作

  息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我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掌握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我县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新进展,以及我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等发展载体的发展情况。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治理、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我县经济普查工作从2023年5月开始,历时两年,顺利完成了机构组建、宣传动员、人员培训、普查区划分、单位清查、现场登记、投入产出调查、数据审核验收、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工作,现在进入主要数据发布和资料开发应用阶段。

  二、普查主要特点

  (一)高效落实普查工作保障。按照摸清息县经济家底、切实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普查总目标和总要求,强力部署和推动普查工作。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有关部门重视支持普查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普查责任。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及时组建普查机构,提升工作标准,完善工作机制,细化任务举措。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及各成员单位积极主动履职,强化信息共享,提供多方保障,为普查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严格执行普查流程规范。按照国家和河南省普查方案,结合息县实际,组织选优配强普查队伍,对全县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开展系统化、持续性业务培训,规范有序实施单位清查、普查登记和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全面加强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坚持边普查、边审核、边检查,确保普查源头数据真实可靠。

  (三)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为促进经济总量数据与结构数据衔接,此次普查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兼顾调查内容及方法差异,以“统分结合”方式有效整合业务环节。首次建立统一的电子统计台账,提前组织整理调查数据,有效减轻填报难度。加强投入产出调查数据与普查数据比对检查,着力提高数据的协调性和匹配性。

  (四)提升普查工作质效。进一步强化部门数据共享应用,有效整合编制、民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行政记录,为开展单位清查和普查登记提供了数据基础。深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使用全国统一采集模式的普查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采取网上填报与手持电子终端现场采集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普查,提高普查人员管理与培训信息化水平,普查工作质效全面提升。

  (五)坚决守牢数据质量生命线。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为民普查,强化全流程数据质量管理,全面防治统计造假,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广泛开展宣传动员,举办各类科普性强、参与度高的宣传活动,印发各类告知书,积极争取普查对象的理解和支持。严格执行普查方案,及时纠正各类普查不规范现象,确保普查源头数据质量。

  三、普查主要数据

  (一)单位情况。2023年末,全县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7651个;产业活动单位8242个;个体经营户25074个。

  按行业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1679个,占21.9%;批发和零售业1504个,占19.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874个,占11.4%。

  按区域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位居前三位的乡镇是:龙湖街道办事处2147个,占28.1%;谯楼街道办事处945个,占12.4%;淮河街道办事处788个,占10.3%。我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规上”法人单位72个。

  (二)从业人员情况。2023年末,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05755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40445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9903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5852人。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46529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21813人。

  按行业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6092人,占15.2%;建筑业12776人,占12.1%;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2522人,占11.8%。

  按区域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位居前三位的乡镇是:龙湖街道办事处42062个,占39.8%;谯楼街道办事处16680个,占15.8%;淮河街道办事处9911个,占9.4%。我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规上”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170人。

  (三)资产负债和营业收入情况。从资产看,2023年末,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38.0亿元;其中,第二产业105.4亿元,第三产业332.6亿元。从负债看,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47.8亿元;其中,第二产业27.8亿元,第三产业120.0亿元。从营业收入看,2023年,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254.9亿元,其中,第二产业102.8亿元,第三产业152.1亿元。

  (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情况。2023年末,全县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45个,从业人员3437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7亿元。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9个,从业人员221人,营业收入0.8亿元;数字产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5个,从业人员196人,营业收入0.7亿元;数字技术应用业企业法人单位132个,从业人员2271人,营业收入3.7亿元;数字要素驱动业企业法人单位69个,从业人员749人,营业收入1.5亿元。

  (五)新兴产业情况。2023年末,全县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2个,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个。全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1亿元。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95人年,R&D经费支出0.6亿元。

  总体来看,息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普查主要数据客观反映了五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就。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河南省关于统计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推动统计改革任务落实,通过经济普查公报向社会公布普查数据结果,积极组织各方力量深度开发应用普查资料,充分发挥普查数据价值,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加快振兴发展、实现“两个更好”新篇章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