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持续深化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工作,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3-10-08 11:44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50 字体:【

  为深入推进息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息县新模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力争在全市第三季度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观摩取得好成绩。9月5日,息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马建国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带领乡村振兴指挥部同志前往项店镇张庄村、李楼村、任大寨村,临河乡张寨村、柿树园村进行调研。

  马建国一行边走边看,突出重点、盯住难点、瞄准亮点,在项店镇张庄村,马建国指出张庄村要突出依托水果种植产业特点,探索建立“党支部+产业基地+农户就业”模式,由静缘农业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保障,种植阳光玫瑰葡萄、黄金橙、黄桃等,带动当地脱贫户和农民种植。要盯住产业增收带动不强的难点,按照“一片果树,一个景区”的设计思路,基地设立观赏区、休闲区、生产实践区、采摘品尝区等,丰富旅游业态,提高游客参与性和趣味性,带增加当地群众经济收入。要瞄准息县三千年古县厚重历史,深挖古县的农耕文化亮点,将利用率不高的张庄小学,统筹使用,科学合理规划,打造成一个农耕农业文化展览馆和产教培训基地。

  在项店镇李楼村,马建国指出该村产业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强劲,要持续利用好信阳市对息县作为产粮大县的政策支持,依托国家级龙头企业宏升集团带动,加快推进息县智慧农谷项目建设,将息县打造成真正的“中原粮仓”。

  随后马建国一行来到任大寨村,当他来到葫芦文化传承中心,看到以葫芦为“纸”,烙铁做“笔”,做出的一些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品,他大为赞赏。据了解,2019年以来,项店镇任大寨村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经过多方考察,流转土地150多亩,种植葫芦和杞柳,依托葫芦烙画和柳编技艺建设非遗工坊,深度挖掘当地优秀文化资源,聚集民间艺人,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柴东升前来设计,发展葫芦烙画、杞柳编织产业,从事葫芦烙画技术的村名人均每月最高可有4000元收入,同时利用特色非遗物质文化产业园开展培训300余场,受益群众上万人,不仅传承了非遗文化,还增加了农民收入。随即,马建国指出任大寨村要持续以淮河文化为抓手,以任大寨村葫芦烙画为核心,深度挖掘“小葫芦大产业”的文化价值,将葫芦工艺制品的文化价值发挥出来,把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有机结合,发展生态旅游,持续带动当地农民、手艺人致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最后马建国一行来到临河乡柿树园村息县恒伟农业有限公司和张寨村党建活动中心,他指出临河乡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让乡村振兴迸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出新的面貌,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振兴,要不断激发本乡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投资热情,对回乡投资企业,党员干部要服务好,引导好,利用好,保护好,让企业回得来,留得住,扎得稳,发展得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