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息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息县人民政府予以印发,现将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息县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嘱托,围绕省委省政府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总体方针开展编制工作。通过县委县政府有力组织,行业专家领衔,各部门深入合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最终形成了《息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成果。
按照国家、省、信阳市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息县于2019年10月全面启动《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期间多次召开推进会、座谈会,并多次征求县直部门、市直部门、相邻县、相关技术单位和专家意见,编制成果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
《规划》按要求履行了法定报批程序,规划草案向社会进行了公示,规划成果通过了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并通过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县人大常委会、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规划》充分征求省、市、县规委会成员单位意见并进行了修改完善。2024年6月,《规划》经省人民政府批复。
《规划》共分十四章。
第一章总则。对《规划》的编制目的、指导思想、规划范围、规划期限进行了阐述。
第二章规划基础。对我县地理格局、交通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主要问题、机遇挑战等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战略定位和目标策略。确定了我县的发展定位和城市性质,提出了规划目标与空间战略。
第四章划定落实“三区三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底线。统筹全域农业、生态、城镇空间,构筑全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定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优化国土空间用途结构,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第五章严守耕地红线,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业空间格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打造“四区、多点”的高质量农业生产布局。加强乡村振兴空间保障,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建设宜居和美乡村。
第六章保育重要生态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重点生态空间保护,构建“一带、一廊、多区”的全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
第七章强化城乡统筹,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建设集约高效的城乡空间,构建协调有序的县域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统筹产业空间,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构建多层次城乡生活圈。
第八章优化中心城区布局,提升城市品质。着力完善息县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形成“一带、三轴、六区”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打造宜业、宜居、宜养、宜游的滨水名城。完善住房供应体系,优化职住空间。构建共建共享、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推动产业空间提质增效。突出城市风貌特色,优化蓝绿空间网络和开敞空间体系。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促进城市功能结构优化和人居品质提升。
第九章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塑造魅力城乡风貌。构建历史文化保护格局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深入研究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第十章坚持节约集约,强化资源保护利用。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实现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坚持“以水四定”,强化水资源节约利用。优化林地布局,促进林地资源空间优化和保护。明确矿产资源重点区域,节约高效利用矿产资源。
第十一章完备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安全韧性。联合水运、通用航空、铁路、高等级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城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乡整体防灾抗灾和救助能力,确保城乡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第十二章统筹推进规划分期。以问题导向和落地实施为导向,聚焦关键空间,实现重点突破,重点实施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交通、能源、水利等项目,保障民生设施提质升级和城市更新等近期行动计划和重点任务。
第十三章保障实施与规划传导。健全规划传导和实施保障机制。坚持党的领导,建立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空间规划传导体系,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按照“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要求,构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系统,加强规划立法控制与管理,健全各项空间管控政策和实施传导机制,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第十四章附则。本规划一经批准,即行生效,由息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
《规划》是息县首部“多规合一”的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基于息县实际,制定的全县空间发展指南,绘就的可持续发展蓝图;是编制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解读单位:息县自然资源局
解读人:王志强
联系电话:13193890066